徐达不仅严于治军,而且严于律己。在元朝的官军将领和一些农民起义军的头目中,不少人都是一旦身居高位,就私欲膨胀,胡作非为,打了胜仗就拼命地抢占金银财宝、美女奴仆,隐匿战利品而不上缴。徐达总是始终如一地严格约束自己,不贪不暴。徐达为人处事,言语稳重,深思熟虑。带兵出征时,令出不二,部将皆小心谨慎。奉命行事。徐达善于团结部将,体恤士卒,与他们同甘共苦。将士们对徐达既尊敬又感激,都愿意听从他的指挥,打仗人人奋勇争先,不畏牺牲,因而所向披靡,一路克捷。徐达驰骋沙场几十年,先后攻克都城两座、省会三座,州县城镇数以百计,所经之处,百姓安然而不受兵害。
战功卓著而谦虚谨慎,是徐达的又一优良美德。历朝历代,因居功自傲而被贬官流放甚至杀头灭门的文武大臣,屡见不鲜。在朱明王朝的创立过程中,徐达开辟江汉流域,扫清淮楚之地,攻取浙西,席卷中原,声势威名直达塞外,先后降伏王公、俘获将领不可胜数。但他功成不骄,在皇帝面前尤其恭敬谨慎。朱元璋经常召见徐达,设宴欢饮,每每以“布衣兄弟”相称,而徐达总是诚惶诚恐,谦恭相对,不越君臣之尊卑秩序。
自从洪武四年徐达奉命镇守北平,常常是春天离京赴任,冬季回朝立即奉还将印。按照朝廷的礼仪制度,徐达封爵国公,官至丞相,外出时备有前呼后拥的威赫仪卫,但他时常乘着普通的车马出门,回到家中也是过着俭朴的生活,从不呼朋唤友、歌舞宴欢以夸耀自己的显达高贵。朱元璋曾对徐达说:“大将军征战几十年,功劳最大,从未安宁地休息过。我把过去住过的旧宅院赐给你,你可以安享几年清福。”朱元璋所说的旧宅院,就是他称吴王时的王府。徐达坚决推辞,不肯接受。有一天,朱元璋带徐达来到旧吴王府,与他饮酒并将他灌醉,然后把他抬到床上,蒙上被子,想用这种办法强迫他接受赏赐。徐达酒醒之后,吃惊不小,急忙下床伏地向朱元璋连称“死罪,死罪”。朱元璋见徐达如此谦恭,心中非常高兴,也不再强迫他接受旧王府。随后,朱元璋下令为徐达另建了一座上等宅院,并在门前立牌,刻了“大功坊”三个字。
徐达一生深得朱元璋的信任和重用,除了上述的优秀品德和才能之外,尤为重要的一点是忠诚正直,鄙视奸佞,不结党营私。封建时代道德的两大基准是忠、孝。而封建君臣之间的关系,对臣下来说,第一重要的就是忠诚。朱元璋曾在朝堂上称赞徐达:“受命率军出征,取得胜利凯旋归来,一贯不骄不傲,女色无所爱,财宝无所取,公正无私,像日见行天一样光明磊落的,只有大将军一人而已。”
徐达在朝中功高位显,深得皇帝信任,自然便有人想与他结交,希图利用他的声望影响谋取私利。丞相胡惟庸曾想与徐达拉拢关系,结为友好,但徐达鄙视胡惟庸的品行作为,不予理睬。
当胡惟庸希望与徐达结交通好而遭冷遇后,他便企图收买徐达的看门人福寿,想让福寿捏造罪名陷害徐达。但福寿忠于其主,不为所动,向徐达报告了胡惟庸的卑劣行径。此后,徐达多次向朱元璋进言说胡惟庸为人奸恶,品行不端,不适合再担任丞相。由于胡惟庸贪权骄纵,阴结私党,使朱元璋不仅感到皇权旁落,还感到有谋反的威胁。洪武十三年,朱元璋以擅权枉法和谋反罪名杀掉了胡惟庸。这时,朱元璋想到了徐达的那些忠告,对徐达的忠耿之心更加器重。
洪武十八年二月,徐达病逝于南京,享年五十四岁。朱元璋为徐达辍朝以表哀悼,并亲临灵堂祭奠,悲伤不已。朱元璋下诏追封徐达为中山王,谥号“武宁”,赠其三代皆封王爵,赐葬于中山之北,亲自为徐达写了碑文,称赞其为“开国功臣第一”。
关于徐达之死,有的史书上说是被朱元璋害死的。朱元璋从起兵到称帝以后,一直是以威猛严厉治军治国的。登上皇帝座位后,朱元璋想的最重要事情就是江山永固,他的子孙后代永远做皇帝。所以,他对当年鞍前马后、出生入死为他打江山的功臣特别猜疑,担心他们哪一天会谋反夺权。另外,太子朱标性情仁善宽和,朱元璋怕他将来驾驭不了功劳卓著的元老重臣,于是铁硬起心肠,大杀功臣,滥加株连。前面说到杀胡惟庸和后来杀大将军蓝玉一案,就牵连而杀掉了几万人。史书上称,朱元璋当皇帝后“无几时不变之法,无一日无过之人”。为了他的独裁统治和江山不易,他杀功臣杀红了眼,因而后人翻阅明初史书,可闻一派血腥气味。
有关徐达被害身死的经过是这样的:徐达在北平身患背疽,这是一种恶疮,不易治疗。朱元璋派徐达的长子徐辉祖带着书信前往北平看望,不久又召徐达回南京疗养。有一天,宫中内侍给徐达送来皇帝赏赐的食盒。徐达从病床上挣扎起来磕头谢恩,然后打开食盒,只见里面放着蒸鹅。据说背疽最忌吃蒸鹅,徐达呆愣了半晌,最后流着泪当着内侍的面吃下了蒸鹅,不几日便死去了。但也有的史书上作了考证,认为“赐食蒸鹅”是野史中歪曲事实真相的牵强附会之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