济阳祝村有祝翁者 [1] ,年五十馀,病卒。家人入室理缞绖,忽闻翁呼甚急。群奔集灵寝 [2] ,则见翁已复活。群喜慰问,翁但谓媪曰:“我适去,拚不复返。行数里,转思抛汝一副老皮骨在儿辈手,寒热仰人 [3] ,亦无复生趣,不如从我去。故复归,欲偕尔同行也。”咸以其新苏妄语 [4] ,殊未深信。翁又言之,媪云:“如此亦复佳。但方生,如何便得死?”翁挥之曰:“是不难。家中俗务,可速作料理。”媪笑不去,翁又促之。乃出户外,延数刻而入,绐之曰:“处置安妥矣。”翁命速妆。媪不去,翁催益急。媪不忍拂其意 [5] ,遂裙妆以出。媳女皆匿笑 [6] 。翁移首于枕,手拍令卧。媪曰:“子女皆在,双双挺卧,是何景象?”翁搥床曰:“并死有何可笑!”子女辈见翁躁急,共劝媪姑从其意。媪如言,并枕僵卧。家人又共笑之。俄视媪笑容忽敛,又渐而两眸俱合,久之无声,俨如睡去。众始近视,则肤已冰而鼻无息矣。试翁亦然,始共惊怛。康熙二十一年 [7] ,翁弟妇佣于毕刺史之家 [8] ,言之甚悉。[1] 济阳:县名。因其位于古济水之北,故名。在鲁西北平原南部,今属山东济南。
[2] 灵寝:尸床。寒热仰人:指生活上依赖他人。寒热,谓饥寒温饱。仰人,仰人鼻息的省词,指依赖他人生存。
[4] 新苏妄语:刚复活,说胡话。苏,复苏,复生。拂:逆,违拗。
[6] 匿笑:偷笑。康熙二十一年:1682年。
[8] 毕刺史:名际有,字载绩,号存吾,淄川人。顺治二年(1645)拔贡,官至通州(今江苏南通)知州。康熙三年(1664)罢官归里。康熙十八年(1679)聘蒲松龄设帐其家,康熙四十九年(1710)始撤帐。与蒲松龄甚相知。生平详《淄川县志》。刺史,为清代知州的别称。济阳县的祝村有个祝老头,年纪有五十多岁,病死了。家里人进屋穿戴孝服,忽然听见祝老头急促喊叫。大家一起跑到停放灵柩的地方,看见老头已经复活了。大家很高兴,上前慰问,老头只是对老婆说:“我刚走时,决心不再返回阳间了。走了几里路,转念一想,抛下你这一副老骨头在儿孙们手里,饥寒温饱都得仰仗人家,活着也没有乐趣,不如跟我一块走。所以我又回来了,打算带你一块儿走。”大家都认为他刚苏醒过来,不免说些胡话,根本就不相信。老头又说了一遍,老太太说:“这样也挺好。不过你刚活过来,怎么能又死呢?”老头挥挥手说:“这没有什么难的。家里的杂事快去处理一下。”老太太笑着不动,老头再三催她去做。她于是出去耽搁了好一阵子才又进了屋,骗他说:“处理妥当了。”老头叫她快去梳妆打扮。老太太不去,老头催促更加急切。老太太不忍违背他的意愿,也就穿着整齐出来了。儿媳、闺女们都偷着笑。老头在枕头上移动了一下头,用手拍着,叫老太太躺下。老太太说:“子女都在,老两口双双躺在床上,这成什么样子?”老头捶着床说:“死在一起有什么可笑的!”子女们看见老头生气着急,就一起劝老太太暂且顺着老头意思行事。老太太照着老头的话,和他枕着一个枕头,直挺挺躺在一起。家里人见状又都笑起来。不一会儿,见老太太笑容突然没有了,渐渐地闭上了双眼,许久没有动静,真像睡着了一样。大家这才走过去一看,发现老太太身子已经凉了,鼻孔也没气了。又试了试老头,也是如此,大家这才惊怕起来。康熙二十一年,祝老头的兄弟媳妇在毕刺史家做工时,详细地讲述了这件事。